文 | 星起逐鹿
4月19日,‘星起HUB’首場落地活動——“星起HUB?人工智能專場”在北京召開。大會邀請到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投資人及優質項目創始人到場,同現場來賓分享行業趨勢,并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思想碰撞。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出席大會并進行了題為“人工智能,IP為王”的主題演講。他指出,能做大的科技公司其實都是IP公司,專利、商標、知識產權等才是國際社會規則。李竹說:“創業者應該努力通過IP創造價值,進而成為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
那么,李竹在大會現場還進行了哪些觀點輸出?今年他看好的人工智能領域又有哪些呢?今天,我們整理了李竹在“星起HUB?人工智能專場”的主題演講內容,大家一起來看看他都說了些什么吧!

以下為現場演講精選部分,閱讀時間:7分鐘
大家好,最近經濟環境動蕩,不知道在座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怎么看?在我過去十多年的投資生涯里,我覺得現在是最混沌的一個時期。大家看到的中美貿易摩擦,背后其實有很多原因,本質上是國家之間對于技術話語權和金融話語權的爭奪。
在座的各位都是人工智能行業的從業者,應該說是身負重任。我今天會分享自己在投資了幾十家人工智能企業后看到的一些實質和現象,這其實和我們現在面臨的大競爭環境和中國面臨著的挑戰都有關系。
人工智能行業IP比人才更重要?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IP為王”,很多人工智能的創業公司說,我有多少牛人,我算法如何厲害,我可以找到多少落地的場景或者應用。但是,人工智能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不一樣,最重要的不是人,而是IP。
你招了很多牛人,但牛人可以離開你去創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的人都離開進行再創業了。但是如果一個公司有了IP,人走了,他也不能做跟你一樣的事來競爭。
所以在我看來,衡量一個人工智能企業的估值,首先要從IP角度來評估。什么是IP?從大家看到的文創、電影、游戲來說,IP首先是占領人們心智的東西,對于一個科技企業來說,IP是你原始創新力的表征、表現,是你的護城河。IP,是能使一個企業持續領先的東西。
過去兩三年我們看了很多創新公司,包括初創公司和成熟的、已經上市的公司,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所有能夠做大的科技公司,其實都是IP公司。
互聯網的模式創新有文化的基因,所以往往這些公司都是按照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進擊方向去拓展商業版圖,但是技術創新的公司都是要國際化的。所以IP、專利、知識產權,這些實際上才是現有國際社會里的規則。
IP被低估的商業力量
我們不少企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不重視知識產權,是“得過且過”走到了今天,但是別人現在不讓了。
中國在專利知識產權方面,其實一直處于落后和被割韭菜的狀態。我們可以看看一些巨頭,比如IBM,大家說它是賣服務器的,原來是賣電腦的,現在是做服務的。但是你們知道嗎,IBM公司在專利、知識產權方面的收入占總收入的60%。
大家對富士康的印象也可能是,這個公司沒什么了不起的,就是做加工的,給人工智能的很多產品做代工。然而,富士康在手機和手機零件的連接上有8000多個專利,如果你不請它生產,你就要額外多交很多專利費。
我們知道小米要上市了,小米有多少利潤?10億美金,小米、華為、OPPO、VIVO加起來一年的利潤也就是幾十億美元。但是高通一家公司每年從中國的手機和運營商收取的專利費,比他們所有利潤加起來都要多。
因此,國際巨頭其實都是專利公司,這就是IP的力量。
因為英諾投了智能網聯汽車,所以曾做了一些分析,我們對汽車公司,包括BAT、特斯拉、阿里巴巴、微軟、車和家等進行了分析。
在投了幾個企業以后,基本上對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這些行業的企業地圖有了完整認識,知道巨頭在哪方面比較厲害,哪方面的路創業公司不適合走,我們用這些來測算我們投資過的公司。
分析完以后,我們發現人工智能企業的估值跟專利數量呈正相關,北汽幾百億的估值,而且他們的幾個專利布局還都不一樣。北汽新能源在電池方面有很多專利,威馬汽車就是跟別人做專利的合作,這些公司的估值跟專利都有很大關系。
我們再看一下無人機,之前也列舉了一些公司,排第一的是大疆,大家知道最近大疆的融資是想投都投不進去,我們就順著這個思路,投了專利數量第二的臻迪,現在已經是幾十億美元的估值,他們還推出了水下的機器人。
所以從IP的思路來進行創業和投資,是科技創新公司不能失去的一個陣地。
專利缺失是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的先天弱勢
中國最近為什么會和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產生貿易摩擦?歸根結底是因為知識產權。特朗普說所有的貿易摩擦,其實都是為了解決知識產權問題,他還在推特上發文章,除了說我們的逆差之外,最重要的是說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少付了美國3千億美元。
所以這次的貿易摩擦和中國2025規劃有關,是與我們在座每一位都相關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這個領域的事。要知道,在過去所有的國際組織標準中,中國的專利可以進入國際標準的只有163個,而美國有4068個。
我們現在在做的人工智能,還沒有形成國際標準,之前的那幾個國際標準,一開始是工業化競爭標準ISO,由美國、日本、芬蘭主導,到后面的3GPP通訊手機的標準,也是美國和芬蘭主導,芬蘭其實就是諾基亞。每一個標準都是由100到200個必要專利構成的。
所以進入未來人工智能的標準,別人用了你就可以坐著收錢。人工智能未來的專利,就是我們競爭的制高點。對于一個國家是這樣,對于每一個企業也是一樣的。
所以英諾在今年1月8號聯合了創新工場、Face++、商湯科技、臻迪科技、中科院計算機中心等機構和企業成立了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時英諾還和臻迪科技成立了一個人工智能專利運營中心,就是為了幫助所有北京的人工智能企業進行專利布局,助力他們參與國際競爭。
成為頭部企業首先要做的兩件事
如果你想成為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首先有兩件事必須要做:第一、做出一個對社會產生價值的產品;第二、必須要有自己的IP。這是人工智能企業必須要做的事。
我們看到,現在的資本都是在向頭部企業集中的,美國前幾名的幾個公司,過去幾年都成長非常快,他們基本占了美國市值前10里面的5個。在人工智能領域里,包括無人駕駛、醫療影像、消費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等,我認為這些領域的頭部企業在今年就會形成。
消費機器人已經有幾家企業出來了,比如優必選、大疆、臻迪,這都是一些代表企業。醫療影像方面是推想科技,我之前不知道推想科技今天也來到了現場,推想是我們之前投資的企業,發展得也非常好。
在中基協備案的投資機構有2萬多家,華興資本對接了多少家?2萬,那就差不多都對接了。但是,活躍和能幫忙的機構可能只是一小部分,這也是頭部效應。現在創業的話更要要追求IP,爭取成為IP,這是你們技術創新的一條必由之路。
我們剛才說了一級市場,過去幾年的二級市場其實也一樣。國內的股市過去兩年還是下跌的,但是騰訊和海康威視這樣的頭部企業逆勢上漲了很多倍。
除了頭部企業以外,我們再看看整個市場的情況,現在實際上創業公司的估值是略有下降的。我們可以把創業公司分為三條線,分別是前四分位、中位數和后四分位,最厲害的公司在上面,估值比較高,但是去年估值反而下降了。有這么多的錢進來,為什么估值還會下降?其實是更加理性了。
老有人在說人工智能有泡沫,我不這樣認為,其實大部分的投資都投給了頭部企業,看看這些數據就知道了:商湯科技已經是幾十億美金的估值了,但是它也融了十幾二十億資金,每一個融資漲額都是有限的。
華興做這個星起平臺,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對接融資。所以不要太在意估值,有錢就趕緊投,因為未來兩年可能會有金融風險。我們希望你們成為有IP的企業,能夠走向國際市場,但是未來兩年不是那么好過的。
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都要爭取使自己成為頭部企業。我剛才說的這幾個方向是我認為未來一兩年會出現頭部企業的領域,這也是我們英諾重點在看的方向。
什么樣的企業和公司能夠成為頭部企業呢?
我從投過的公司總結出了三點。第一是團隊:擁有像孫悟空一樣的大圣團隊,能上天、入地、出海。
所謂的上天就是有科技含量,團隊里面一定有工作了1萬個小時的人才;能入地就是接地氣,你得有狼性,沒有狼性怎么跑到別人前面?出海就是國際化人才,技術類的人才一定是要求這些人有能出海的能力的,從海外回來或經常去海外,否則做不了國際化。
當然,這些公司也面臨著一個從科學家到企業家升級的過程,可見的事實顯示,碩士博士創業的效果比教授好。
第二是一定要有創新。大家知道《從零到一》這本書,書里面只講到了上面的八個字: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我們投的和智能化相關的企業,其實都有很多創新,比如智行者,大家知道上個禮拜百度剛宣布投了它的B+輪,它是做無人駕駛的大腦。
做無人駕駛的公司很多,大家知道有什么區別嗎?智行者是清華汽車系的團隊,他們非常懂車。汽車采集了所有感知的信息后,要如何做出動作,智行者做的就是這個事。
本來是百度的VC要投資智行者,他們發現這個階段已經過了,后來百度的Capital要投,做了競調之后,百度說這個項目一定要自己投,智行者是百度阿波羅計劃用百度自己的錢投的第一個項目。
所以你要創新,要跟別人不一樣,要跟互聯網或者人工智能領域過來做駕駛的公司要不一樣。
第三、做事情一定要快。就像我剛才說要有狼性。我講一下推想科技,推想科技是我們兩年前投的,我記得是2016年春節期間的大年二十九跟陳寬見了面,見了第一次我就說投。
后來他們用了兩年時間,做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情況,現在全國前50家的醫院,70%都是他們的客戶。什么叫頭部?這就是頭部!做一個小醫院,做其中的某一個病種這都不算什么,他們做到這些也就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后來我們投完以后紅杉投了,現在啟明也投了、襄禾也投了,這一輪融了3個多億。
我列出來的這些公司都是兩年之內估值超過1億美金的,有的已經是十多億美金的。
第四、國際化。要成為頭部企業一定要有國際化的思維。首先你要想到未來我們會做國際化的事情,人工智能企業是一定要參與全球競爭的,創業團隊也要有國際化的能力;我們有一個優勢就是中國的供應鏈,把中國現在的軟硬件用好。當然,供應鏈上死掉的人工智能公司也有很多。
最后我想說,未來要做人工智能應用,現在已經過了做基礎技術的階段了。我認為,下一個三星、SONY,一年上百億利潤的公司,一定會出現在中國,我更希望出現在在座的各位當中!謝謝大家!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